0800-323-188

醫:心肌梗塞原因,完全不易察覺!哪些症狀要有警覺性?

進入季節季節,天氣冷熱變化大,又是腦中風、心肌梗塞的好發季節。許多名人如茂伯、影帝吳朋奉、高以翔、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、國光客運副董之子王怡中等,都因心肌梗塞過世。

 

專欄作家

柏忕健康管理中心 家醫科主任醫師 李瑞文

 

年過35歲,心臟的健康檢查項目不可少!

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之子王怡中,驚傳跑步中突發心肌梗塞而英才早逝。根據媒體報導,王怡中一直身體健康,也沒有心臟病史、並且平常就有運動習慣。

不可否認,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年紀有很大的關係,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風險相對增加。但近幾年,許多名人因心肌梗塞、心臟病而逝世的新聞越來越常見,在生活周遭也常聽到一些看似健康的民眾突然心血管疾病猝逝,那麼:這些健康狀況看似正常,也未曾有心臟病相關病史的人,為什麼會猝死?

 

發生心肌梗塞2大原因:心臟血管硬化或阻塞

心血管疾病或是心肌梗塞造成的猝死症,主要原因是「血管的硬化」與「阻塞」。對於心臟血管的硬化與阻塞,民眾難以察覺。許多人聯想到心肌梗塞,馬上想到的症狀是雙手緊按胸口、胸悶、狂冒汗等,這些症狀大多表示「狀況非常緊急」!

眾多的研究報告指出,心血管疾病難以預測、且無法歸咎於單一原因,但與家族病史、年齡、飲食習慣、生活型態、壓力、氣溫高低、血管老化程度等都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。

「老化」雖然是心血管疾病很重要的關鍵,但不代表年輕人就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機。臨床上,許多30多歲年輕人的血管老化程度相當於六、七十歲老人的案例屢見不鮮。

 

阻塞或硬化的危險因子包含

  • 家族史: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。一等親有心血管疾病,得病的風險便提高2~10倍;一等親當中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越多,或一等親在越年輕時發病,則風險越高。
  • 高血壓:常伴隨肥胖、高血脂。冠狀動脈患者約60~70%有高血壓,罹病是正常人的3倍。
  • 糖尿病:會加速血管壁的增厚及硬化,也會引起血脂代謝異常、造成腦中風、冠狀動脈疾病(心肌梗塞)、腎病變或眼睛出現併發症。
  • 年齡:老化是心血管疾病很重要的關鍵。隨著年齡的增加,血管會逐件鈣化、狹窄,容易引發阻塞或破裂。
  • 性別:男性風險較高,以及停經後的女性。
  • 肥胖:會加速動脈硬化,並使心臟負荷過重。因此體型肥胖的人,也較容易罹患心臟病、腦中風。
  • 抽菸:香菸內含尼古丁及多種產物,易使血管收縮、血管壁發炎。
  • 其他:壓力、缺乏運動、過量攝取高鹽或高糖食物、酒精過量都是高危險因子。

 

健檢項目怎麼選才正確?

為了預防與及早發現心血管問題,建議40歲以上族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,隨時了解自己的狀況。在診斷上,常用的健康檢查工具,除了抽血檢測心血管風險因子:同半胱胺酸、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、三酸甘油脂、膽固醇、血糖外,更進一步的健檢工具有6種:

  1. 運動心電圖:很多受檢者在休息狀態下心電圖是正常的,運動後才會呈現異常的心電圖狀態。透過運動,藉以增加心臟耗氧量及身體體能的負荷,心臟如果出現缺氧狀態,心電圖上會出現變化,就能反推是否為血管阻塞所引起。缺點是如果患者本身就有心血管阻塞問題而未知,易在測試過程中,直接倒下。
  2. 靜態心電圖:心臟會跳動,是因為有心肌電氣細胞來促進心臟自動放電與收縮,而心電圖是利用微電極技術,來紀錄心肌細胞內外的電位差,以了解心臟是否正常運作,一旦異常可能有心律不整的問題。
  3. 心臟超音波:將超音波探頭放在胸前移動,進行心臟結構和功能的評估,了解心臟大小、收縮情形、血流方向及流速等,評估冠狀動脈是否狹窄,並可偵測心臟瓣膜活動以及是否有缺損等,是一樣安全非侵入性的檢查。
  4.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:對於無症狀但屬於冠心症高危險群者,透過冠狀動脈鈣化分析指數,迅速顯示冠狀動脈鈣化斑塊所在的位置及程度,輔助醫師做正確之處置。冠狀動脈狹窄常因斑塊的沉積所引起,而沉積的斑塊常會鈣化,因此測量冠狀動脈的鈣化亦可預估狹窄的可能性,預測未來疾病發生的風險。
  5. 心臟電腦斷層掃瞄:經由靜脈注射顯影劑,再利用電腦斷層的重組技術及血管影像,來評估三條冠狀動脈的管壁、管腔、鈣化或狹窄等阻塞型態,以及心房心室的情況,是否心肌梗塞等。準確度高達95%以上,但因有輻射暴露,並非所有民眾都適合安排此項檢查。
  6. 心導管檢查:將一條細長柔軟的不透光導管,由鼠蹊部股動脈插入,往上推至心臟部位,藉以獲得心臟血流動力、氧氣含量、病變位置等,評估心臟血管病變及阻塞的情況。此項檢查兼具檢查及治療功能,但必須住院,且為侵入性檢查,風險較高,通常高度懷疑有心血管阻塞等情況,臨床上才會安排此項檢查。

 

♦相關健檢套組: CEO頂級健檢心動全餐心安御守
 

健康專線 0800-323-1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