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00-323-188

「領錢到一半,突然倒下...」退休第一天就往生,醫生壽命真的比較短嗎?

專欄作家
柏忕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韋朝榮醫師


「你有沒有聽說昨天上午醫院廣播請急救小組前往大廳,是我們院內的外科醫師耶,才退休第一天,正要去銀行提款突然倒下去,明明急診室就在隔壁,還是無力回天。」


這個真實案例發生當天,我正好也在醫院加班,得知他不幸離世的消息非常訝然,好不容易忙到可以退休,有退休金可以享受後半輩子清福,竟是這樣的結果,除了遺憾,也開始想,醫師真的比較短命嗎?


醫師因為看診,手術壓力大,工時長,許多報章雜誌常常討論:醫師平均壽命是不是比較短?


事實上衛福部在2010年就做了這樣的調查,結論不但是「No」,還指出醫師的平均壽命比一般民眾長,統計結果顯示,西醫的醫師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多了8年;牙醫多了7年,倒是中醫比一般人短一些。


然而,這份統計一出爐,立刻引發生命統計領域的學者提出不小質疑,若你問我,我的看法是,這份調查把「平均壽命」和「平均餘命」混在一起,意義不大 。


從分析指標來看,所謂平均壽命,是假設全台若有1萬人出生,有些人一出生夭折,或年輕人意外喪生,衛福部會統統把這1萬人的平均壽命加總平均,然而,要拿來跟醫師比較就失真了,畢竟,能成為醫師,至少已大學畢業,是20幾歲以後的年紀,得出來的統計結果,醫師平均壽命當然會比一般人長。


若要分析醫師到底是不是比較短命,應該用「平均餘命」,這個假設是建立在若我們同樣都是20歲,20歲以後你若當老師,我當醫師,當上老師後,平均死亡年歲是80歲,而當醫師是74歲,這樣用一致的起跑點計算才有意義。意思就是當我成了醫師,你當老師,我的平均餘命比你當老師短。實際上,在我的觀察,醫師和一般人的壽命並沒有多大差別。3年前,台北榮總劉秀枝教授寫了一篇文章「醫師是短命的行業嗎?」也有同樣的觀察。


醫師也是人,但大眾普遍的認知,認為醫師有豐富的專業經驗,對自己的健康應該更了解而積極處理,事實上卻不然,我在醫療界這麼多年,看到醫師們在預防保健這件事情上反而輕忽,心態消極。


據我了解,這名退休的外科醫師,是因為腹主動脈瘤破裂而急救不及,然而,腹主動脈瘤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寒,通常能大到破裂出血,應已有幾年且相當嚴重,我們院內每年都會提供員工例行體檢,若他夠重視及早處理,應該不會造成這樣的不幸。


我相信這位外科醫師在專業上,應該是知道腹主動脈瘤不能輕忽,但對一天到晚看慣嚴重病情的醫師來說,若動脈瘤破裂風險是10%,他可能不像一般民眾對這樣的比率嚴肅看待,還可能把自己的不舒服,用比較樂觀的想法去解釋。此外,一天到晚幫別人開刀的外科醫師,其實很不接受自己被開刀,所以會有「對病人嚴格,對自己寬容」的鴕鳥心態。


醫師的身份,也容易與一般人產生在健康意識上的不同,因為在醫院裡工作,醫師對疾病相對內行,覺得自己相對容易取得醫療資源,反而才容易忽略身體健康。


我從事健檢多年,來台中健康檢查的較少是在大醫院服務的醫師,反而是院外開業醫師還比較多,許多大醫院內的醫師大概都存有「等我有不舒服的症狀再來看就好了,反正我在醫院裡」的想法,但他們工作時間不正常、工時長、吃便當、少運動,有三高風險,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啊。


有句話說得好:「花出去的是財產,花不掉的是遺產」,這位好不容易捱到退休的外科醫師,在退休第一天驟然面臨財產變遺產的無奈,誰都不樂見,我衷心呼籲醫師們除了照顧病患的健康,更要重視自己的健康才是。

【2014.11.5 良醫健康網】

 

#台中健康檢查 #台中健檢

健康專線 0800-323-1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