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00-323-188

「胸悶」會致命!40歲會計師以為只是壓力大,豈料竟是......

專欄作家
柏忕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韋朝榮醫師

 

健康檢查背景

第一次做健康檢查的會計師,是透過住在台灣的妹妹介紹來我這裡,在美國多年的他,一整個很洋派,健談,好奇心強,愛問東問西,陪同的太太也很美式,開朗、開化、不拘泥。

 

外表很陽光的他喜歡運動,不愛應酬,體型中等,以40歲這樣的年紀來說,是一位很均衡的專業人士,在還沒面對面之前,我只有從健檢諮詢表上看到健管師寫上一句:「偶爾會胸悶,但並不造成困擾。」

 

健檢報告分析

怎知檢查結果一出來,我看到他兩肺之間的中膈腔,出現一顆長達9.5公分的惡性腫瘤並且已經侵犯到大血管了。

 

天啊!能長成9公分大的腫瘤,至少要3年以上的時間,我非常訝異他怎麼可以如此和平地與它共存,初步推斷這樣大的腫瘤即使治療預後也不樂觀,一想到他還年輕,突然不知道如何開口告訴他這個晴天霹靂的發現。

 

後來,會計師帶著太太一塊走進診間,我先旁敲側擊的問:「你最近都沒有不舒服的地方嗎?」他想了想:「認真講起來,我是偶爾會胸悶,但也還好耶。」「什麼情況下會胸悶?」我繼續問。雖然他才40歲,但我還是要排除是否是心血管問題造成的胸悶,通常,胸悶經常表現在冠心症。

 

一般來說,心血管造成的胸悶程度,比我們趕搭公車上氣不接下氣的狀態還要加劇數倍,嚴重起來會冒冷汗、暈眩而需緊急送醫。但我聽到的回應,都不像是冠心症可能引起的胸悶,他身形不胖,正常運動也不大像有冠心症的可能。

 

最後我還是委婉告訴他說:「我發現你心臟前有顆腫瘤,但惡性、良性還要進一步切片。」沒想到他像恍然大悟似的說:「難怪,就是它壓到我。」不斷笑著跟我道謝的反應出乎我意料。

 

我們繼續針對胸悶有了更深入的對談,原來,他出現胸悶的情況與姿勢有關,晚上睡覺躺著會胸悶,站起來不會,坐著也不會,顯然就是被腫瘤壓住而造成。

 

最後我問:「你有沒有因為胸悶看過醫生?」他說看過,只是國外家庭醫師也說不出所以然,也排除心血管引起的胸悶,加上這種胸悶不是經常發作,容易被認為為壓力大所引起。接著他提到半年前也在台灣照過一次X光,結果很正常,加上症狀不影響作息便忽視。

 

一聽到他在台灣照過X光,基於醫療專業習慣和好奇,我特地把這張片子調出來,發現心臟位置確實看起來比較白一點,這顯示這個地方比正常心臟多了一些軟組織,加強了X光的吸收。但我畢竟是「事後諸葛」,後來我拿著這張片子給一位不知情的同事判讀,結果他也說正常。顯然這顆腫瘤會被忽視,並不意外。

 

腫瘤切片報告

透過切片,確認腫瘤是從胸腺長出來的,是罕見的胸腺癌。胸腺位於左右兩肺之間的中隔腔,這地方還有心臟、大動脈、靜脈、食道等器官。

 

胸腺是人類胎兒時期很重要的免疫器官,可使我們的T型淋巴球成熟,再透過血液慢慢分布到全身,成為免疫抵抗力的來源之一,只是到了青春期時,胸腺便功成身退逐漸消失,這個部位陸續被脂肪取代,雖然顯微鏡下仍可看出,但就是處於不活動狀態。


中隔腔呈現長條狀,這位會計師的腫瘤,就藏在中膈腔內的胸腺上,只能說他運氣真的很不好。胸腺癌只要不侵犯血管,開刀就可切除,但這顆腫瘤的位置太巧合,照X光時很容易跟心臟、大血管重疊在一起,就像躲在柱子裡面的壞人,沒露手露腳,等到大到侵犯血管,就像個隱形殺手,隨時一走出來就令你斃命,試想,若他沒因這次健檢被發現,總有一天,腫瘤大到侵入血管爆裂,就會猝死的。


我後來還是幫他轉介到胸腔外科,醫師建議先化療,看腫瘤能否縮小,很快的在一個禮拜內就住院治療,我也過去探望,走進病房,我看到的不是愁雲慘霧的一家人,而是熱熱鬧鬧的開心聊天氣氛,像是把醫院當家族聚會,全家人還不斷跟我謝謝。但其實我心裡樂觀不起來,再隔一年,他的妹妹來健檢就順口告訴我:「哥哥過世了。」

 

高階儀器檢測的重要

每每想起這位會計師,才正值開拓美好的事業前程就離開人世,心中百感莫名,當中也給了我一些省思:醫療界普遍花較少時間做診斷,花較多的時間來治療,我們會花很多錢去買藥、吃藥,卻忽略醫病之間的診斷品質,其實醫師應該要放比較高的比重在深入了解病人的主訴上。這名會計師的主訴若被好好的重視,或有機會進一步作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高精密儀器檢查,就能更早發現並且獲得較高的治癒機會。


我也分享來自一份美國紐約時報的統計,在2010年,平均一千個美國人做了227.8次電腦斷層(CT)與91.2次磁振造影(MRI)。每年約以10%左右成長,但根據2013年健保局統計在台灣,每一千人做了110.6次電腦斷層與39.1次磁振造影,約只有美國的1/2不到。當然美國因為醫療糾紛賠償太高,不願掛一漏萬,導致過度使用。但比起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下(OECD)的會員國,在2010年時便已經平均一千人使用110.7次電腦斷層與41.3次磁振造影,台灣仍是使用地相當保守。


雖然台灣健保局有時候質疑台灣醫院濫用醫療資源,開了很多不必要的昂貴檢查,但以上的數據顯示,台灣在高端儀器檢查使用率並沒有過高,反而不宜過度刪減。從這名華裔會計師的案例的身上,我建議並呼籲台灣醫師為求增進診斷效度,可在需要時,多透過高端儀器作精確的診斷。

【2014.9.1 良醫健康網】

 

♦相關健檢套組: CEO頂級健檢心動全餐心安御守

 

#台中健康檢查 #台中健檢

健康專線 0800-323-188